“你们最喜欢吃的牛肉炖下了,羊杂也买上了,只等你们回来就开始收拾。”婆婆记得我们一家三口每个人的喜好,大到儿子喜欢的羊肉、儿媳爱吃的冻柿子,小到孙女喜欢的巧克力口味。大年二十八,终于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婆婆家,而这天的午饭,也因为我们推迟到了下午两点。老公爱吃的炖肉、媳妇爱吃的烩菜、孙女爱吃的腊肠……满满一桌子都是婆婆的期待。当然,儿女过年回家的三部曲也少不了:从刚回去两天的嘘寒问暖、恨不得替你刷牙、喂你吃饭,到各种“嫌弃”——儿子的烟、一家三口不离手的手机、我们对女儿过度的宠爱……
一周时间过得飞快,看着即将离开的儿子一家三口,婆婆的各种“唠叨”变成了说不完的叮咛。“烟要少抽点,不要老是躺着看手机,对颈椎不好,不要吃太多肉,容易血脂稠……”尽管担心叮嘱,婆婆却忍不住端上一盘又一盘她“嫌弃”的不健康菜品——早上的羊肉饺子、中午的炖肉、莜面、晚上的羊杂汤。闲下来婆婆就开始研究黄历,哪天适宜出行,哪天适宜回家。婆婆的各种唠叨、嫌弃,另一面是对远方儿子一家的各种关心和挂念。(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)
在河南的妈妈也是不痛快:
妈妈也是远嫁,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,是她最伤感的时候 。年轻时候看着同龄人大包小包的回娘家,是深深的羡慕,无处可去的她只能在电话这头表达对外婆的思念。结婚后,去哪过年成为一个大问题。婆婆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,那里有从腊月开始就盼着儿子孙女回家的老人。而自己的家里,有盼着女儿回娘家的妈妈好不容易盼着儿女长大了,结婚了,本想着每年春节的初二再不用一个人黯然神伤,结果女儿也是远嫁。故事总是重复,初二这天,换成了在电话线上对女儿的挂念。看着两位母亲对自己儿女的挂念和神伤,看着活泼尚不知道忧愁的女儿,我忧伤了。和老公再一次重复,一定要努力工作,让女儿的未来不远嫁,不用体验春节的纠结。我们现在的努力,是为了女儿不远嫁,她去哪,我们就走到哪:住在她上大学的城市,让她周末可以回家尝尝妈妈的拿手菜。住在她将来安家的小区,让她想出游可以把孩子扔在娘家,吵架了可以回妈妈处寻求安慰。住在离儿女很近的地方,不让他们为难,不做他们的负担。(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)
从今天开始,加油努力,为了女儿将来的不远嫁,为了儿子将来的不纠结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